太原神舟租车公司_太原神舟
1.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返
2.酒泉、西昌、太原、文昌都发射过哪些重要卫星…
3.中国卫星发射中心有哪几个?各发射哪种类型的卫星?
4.中国火箭发展历史
朱振才(左三)工作照 本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2008年9月27日晚,“神舟”七号飞船运行到第31圈时,飞船搭载的伴随卫星被成功释放,该伴随卫星为“神七”飞船拍摄了一张彩照,这也是中国首张神舟飞船在太空中的飞行画面。
创新一号卫星、神七伴随卫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卫星、试验六号卫星、北斗三号卫星……一个个熟悉的卫星项目被篆刻在中国航天的史册上。成立不到18年、平均年龄不到34岁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一次次刷新了公众眼中航天人的形象。
这些闪亮的星星背后,那些年轻的航天人身后,有一位走南闯北转战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场,敢想敢试勇闯通信、遥感和空间科学这些领域的团队****,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朱振才。
为了神七伴星安全飞行“百般折磨”电池
1997年,正在测试光学仪器的朱振才,接到通知参加科学院小卫星项目。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工程专业,34岁的朱振才已经在光电信息技术与器件领域崭露头角。
功能密集、低成本、灵活发射的微小卫星彼时方兴未艾,中科院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技术创新,决定研制一颗低轨微小通信卫星。
国有召唤,必有回应,朱振才离开了熟悉的实验室,加入到“创新一号”这支几乎是零基础的卫星团队,主动承担技术难度最大的姿控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从研制光学传感器,转到利用传感器探测数据进行姿态控制,绝非一步之遥,他从零开始学。
尽管书籍全都读懂,公式都能推导出来,工程到底应该怎么干,朱振才还是毫无头绪。他列了长长的问题单子,逐一上门请教航天专家。
2003年非典肆虐,同事们听说他还要去北京,进行磁强计标定,纷纷劝他赶紧退票。他坚定地说:“临门一脚,我们不能射偏。大家安心在家测试,我一个人去,不弄明白不回来。”靠着这股子锲而不舍的精神,他采用新设计理念研发了主动磁控的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技术,得到了航天老专家们的认同。2003年10月21日,这颗净重仅88千克、由中科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颗低轨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朱振才自己都不曾想到,这一次“转型”成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此,朱振才不断参研新卫星,开创新领域。
2005年4月,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开始了神舟七号伴随卫星的研制工作,这是神舟七号飞船四大任务之一。
承担载人航天工程这项光荣又神圣的任务,对一个从事航天事业时间不长的年轻团队来讲,既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又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由于神舟七号飞船的环境条件限制,伴星的体积不能大于40立方厘米,重量不能超过40千克,要在这样的体积和重量限制下,研制一颗具有对目标成像、绕飞等一系列高技术功能的微小卫星,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作为伴星的总设计师,朱振才介绍,伴星的主要任务是为飞船和未来空间站的在轨故障诊断和安全保障奠定技术基础。为了满足国际航天公认中航天器间20km的安全距离,朱振才领着大家搭建轨道动力学仿真模型,一遍遍比较计算结果,一次次核对物理参数,设计出了伴星与飞船的最优分离速度。
伴星的放飞任务中,航天员和飞船的安全高于一切。伴星是国内首次在空间应用锂离子电池,其安全性评估成了最大的拦路虎。为了证明它不会对航天员和飞船带来危险,朱振才带领团队“百般折磨”电池,甚至不惜在实验室里将电池装在卫星中直接充爆,这段默默无声的“黑”视频,终于让伴星可以随飞船上天。
如今,锂离子电池早已被国内卫星广泛应用,神七任务获得的五一劳动奖章被朱振才藏在最底层的抽屉里,鲜与人提起。
朱振才工作照
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减肥
漫漫铸星之路上,朱振才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CX-3号(创新三号)卫星、悟空号卫星、量子卫星、SMILE卫星(太阳风 -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EP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太极一号卫星、试验六号卫星、遥感三十号卫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已发射的72颗卫星,几乎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2015年12月17日,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总体研制的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空间高能探测卫星“零”的突破。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科院第一批启动的战略性先导专项 科技 项目的首发星,用于进行空间高能粒子、高能伽马射线的探测,以及宇宙核素的测定,其中装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器能段达到了5GeV~10TeV,高于国际上现有的任何高能粒子探测器。
正埋头奋战在北斗三号首颗试验星技术攻关一线的朱振才,因为擅于开创新领域、开拓新方向,又一次被召唤到空间科学卫星的新战场。
“悟空号”是这些科学卫星里的“大块头”。久富经验的航天设计团队拿出的方案中,卫星重达3吨。“科学卫星目标太高,几吨的平台咱们压根儿没干过,估计接不了这活儿”,犹豫不决的气氛在团队中迅速蔓延。
朱振才一锤定音:“当初我们创新一号,可以从无到有,这一次也没有什么理由退缩。我带头,一切从零开始,干!”他带领团队另辟蹊径,精准定位减重的设计思路。
通过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有效载荷为中心、以实现科学任务为目标的整星一体化设计”理念,朱振才带领团队将卫星质量控制在1.9吨以内,仅运载就为国家节省了几千万元的成本。
悟空“探”天至今,记录到来自超大质量黑洞CTA 102的伽马射线爆发,首次利用空间实验精确绘出高能质子宇宙射线能谱,并绘出迄今最精确的高能氦原子核宇宙射线能谱。
尽管最初,“悟空”暗物质粒子观测卫星的设计寿命只有三年,但在2018年和2020年两度宣布延期服役,如今依旧在为全世界在暗物质空间探测、宇宙线物理、伽马射线天文等相关方向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力量,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空间科学领域的地位。
硕果累累背后,除了天资还有勤奋。他总是来得特别早,走得特别晚。来时停车场空空如野,走时停车场寂寞无声,他习惯把车停在一个固定位置,久而久之,那里成了他的专属。
2021年7月,朱振才获评上海最美 科技 工作者,而此时的他又在辗转奔赴太原发射场的途中,继续着自己的“造星之路”。
校对:刘威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返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酒泉、西昌、太原、文昌都发射过哪些重要卫星…
B A |
我国卫星发射中心有酒泉、西昌、太原,纬度最低的是西昌,发射同步地球轨道卫星一般选择西昌,,因为纬度低,能节约能量或增大负荷。我国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因为该发射中心气候干旱,大气的透明度高。 10月1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对北京来说,太阳日出在东南方向,杆影朝西北方向;太阳日落在西南方向,杆影朝东北方向;从早到晚,杆影长度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
中国卫星发射中心有哪几个?各发射哪种类型的卫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设施,拥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先后发射卫星37颗,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多个第一:1960年11月5日,这里成功地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也在这里试验成功。自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长征二号丙及长征二号丁火箭已成功发射了20多颗科学实验卫星。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1987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在这里发射成功。1992年10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为国际用户执行了发射任务,即利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中国返回式卫星时搭载发射瑞典空间公司的弗利亚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获得成功。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后“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发射。
四川省西南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自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国内外卫星28次。 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发射场位置为东经102度、北纬28.2度。预计2007年,中国探月计划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执行绕月飞行任务。成为共和国第二个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 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此外,它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1997年12月8日,该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1999年5月10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该中心连续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的航天发射。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将中国的“长征F”火箭的推力从70多吨提升一个档次,让中国发射卫星时节约燃料的有效办法,就是将中国的航天发射场从北方高纬度的内陆地区“搬”到南方低纬度的沿海地区。这就是新卫星发射场选在海南的原因。目前,国际上公认理想的发射场是设在南美洲圭亚那库鲁的发射场。该发射场的纬度为南纬5°,由欧洲有关空间机构管理。欧洲的“阿丽亚娜”火箭就是在这里发射的,这也是“阿丽亚娜”火箭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
中国火箭发展历史
四个,酒泉,西昌,太原,文昌。酒泉位于甘肃境内,主要发射神舟系列飞船。西昌位于四川境内,目前主要发射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气象用的,测绘,中继卫星,转播卫星等。太原位于山西境内,主要是商业发射。文昌位于海南境内,目前正在扩建和改造。以后大多数的卫星发射会在这个地方进行。因为这里离赤道只有19度,发射时可以更省燃料,载重更重等优势。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2008年09月25日神舟七号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2011年11月01日神舟八号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2012年6月16日下午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2017年4月,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准备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升空后,将首次向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进行“空中加油”,延长天宫二号的在轨时间。
扩展资料:
中国航天的发展的多重重要意义
首先,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助力。冷战结束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增长极,亚洲的地缘经济格局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其次,促进产业优化。复旦大学信强教授指出,在当前这个全球经济日益依赖于信息和信息处理的时代,随着各国的经济从以工业化为主导向以信息为主导的转变,信息的快速获取、集成、传输成为财富生成的源泉。
再次,对于国防安全有重大意义。人类社会早就进入太空时代。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各种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弹道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等空间新式武器形成了一体化的太空战场军事系统,并将在联合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
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史
人民网—中国航天的发展具有多重重要意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